百岁老人青年时的爱国情

发布时间: 2019-06-26      来源:     字体大小:【

  郑立信女士,民国4年(1915)出生在宁海县城水角凌巷一殷实家庭。父以经商为业,长年奔波在沪甬一带,家中子女众多,女士排行第四,原名满妹。八岁进端本女子高等小学,老师嫌其名太土,曰:“人无信不立。”遂为其改名“立信”。

  民国17年(1928)小学毕业,年方14虚岁,应邀赴亭旁(今属三门县)小学高小担任算术教员,年少颇有胆魄,毫不怯场,加上数学有方,赢得当地一片赞誉声,称其为“缑城小才女”。

1933年郑立信初中毕业照

  民国19年(1930),以优异成绩考入宁海县立中学。在校学习期间,各门功课均名列前茅,英语特优。且爱好广泛,无论是文艺、音乐、体育均跻身其中,尤热爱体育,组织并参加篮球队、排球队,各项田径比赛均不输男生。同学为其起一“坦克车”之绰号,意为其介入者所向披靡。民间21年(1932)秋,宁海县首届运动会召开,郑立信为县中代表队队员,荣获中学组女子个人总分第一名,为学校赢得了荣誉。次年,又在全校的英语演讲比赛中荣获第一。由于她各方面均表现突出,活动能力特别强,被选为宁中学生自治会会长。

  1933年秋,初中毕业考入北平(京)市慕贞女子中学高中部。该会为一教会学校,考试时口试要用英语回答,立信以流利的英语口语,赢得主考称赞,顺利通过。在校三年,又为该校在北京市英语竞赛和体育比赛中多次获得荣誉。

  毕业后,学校欲保送其进齐鲁大学,但时值“七七”事变前夕,平津局势动荡,家中要其回家,她只得放弃上大学机会,回家乡任教。先在宁波文山小学当教员,一年后返回家乡,在遗惠小学(今城中小学)任教,一面投入社会,在妇女会中为热火朝天的抗日救亡运动四处奔波。

  县妇女会前身是1927年大革命国共两党合作时成立的宁海县妇女协会,在共产党领导下,组织各阶层妇女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,提出保障妇女权益、反对童养媳、打到封建旧礼教、开办妇女识字班,宣传男女平等、婚姻自由,放缠足、剪短发等等。早在初中读书时,郑立信就加入县妇女会,时方19虚岁,负责人项德培不拘一格,提选她为首届妇女会理事。1933年在桃源小学(今县文化馆),设立妇女夜校,郑立信为教员之一。抗战期间,19371月,妇女协会改组,她又当选第二届妇女会理事,分工任训练股主任。改组后的县妇女协会,活动内容更加广泛,宣传抗日是重点工作。她带领一批青年妇女参加演剧队,先后参加了宁中剧团、警钟剧团,在宁海中学及县党部大礼堂、孔庙广场以及街头演出过众多剧目,其中有《打东洋》、《卢沟桥之战》、《还我河山》、《放下你的鞭子》等等,每次演出前都由她发表激动人心的演讲,极大地鼓动了宁海人民抗日的爱国热情。民国29年(194011月,再次任县妇女会第三届常务理事兼总务股长,为主要负责人之一。此时,抗战已是三周年,全国人民同仇敌忾,郑立信和县内几名热血青年胡为干、华禹谟、赵佑藩等组织了“宁海县中心剧团”。上山下乡,到荒僻山村和海隅渔港去更加广泛地宣传抗日救亡,历尽千辛万苦,在所不辞。郑立信凭他强健的体质和崇高的信仰,往往是夜以继日地演出一场又一场,走过了一村又一村。她曾在《红鬃烈马》一剧中筛演女主角,因演技出众,在县内各地颇有影响,为此画家潘天授(寿)先生,专送其一幅《苍鹰图》,可惜此画在后来的社会变革中被毁。

  当时,日军发动宁绍战役,宁波、慈溪、奉化等地相继沦陷,党政军机关和后方医院等撤至宁海。县妇女会组织人员慰问过境荣誉军人,担任医院看护人员,尽到了应尽之职责。次年“三八”妇女节,她又同孔菊青、华仲英等妇女会成员发起向社会募捐,所筹集钱物用来慰问伤病军人和缑城镇出征军人家属。

  她为了社会活动,耽误了自己婚事,直至民国32年(1943),她29岁时才同县城东门龚国粹结为连理。丈夫原是一热血青年,清华大学法学士。毕业后,正值国难当头,毅然放弃优裕条件,又考入黄埔军官学校十三期步科。毕业后,留任中央军校,任成都本校上尉区队长。立信为其爱国精神感动,只身入川,一路长途跋涉,历经磨难,终于在成都与国粹团聚。此后一直随同夫君,辗转大江南北。后部队奉调东北,丈夫升任中校参谋,在平津战役中参加起义,后遣返回浙江原籍。

92岁时的郑立信

  回家后,参加农业劳动,生计窘迫。立信凭一己之聪明才智和组织才能,成立东方成衣社,自己专门负责服装设计裁剪,以此弥补家用,养育子女,度过了一个个难关。

  2006年,宁海中学80周年大庆,她以1933年校友身份只身前来参加庆典,时年92岁,离校已73年。服务学生要专门来为其服务,她健履如飞,婉言谢绝,说平常上街买菜,上山锻炼都是一个人前往,早已习惯,还说我还要参加90周年、百年校庆呢!《宁海中学报》为此作了专题报导。可惜三年后因偶然失足跌倒,卧床不起,于20132月去世,享年99岁。